人生信仰和神學問題探討的部落格

人生信仰和神學問題探討的部落格
歡迎一起探索人生的問題:
生命是一個奧秘,誰能識透呢?




Friday, May 6, 2011

羅馬書查經(一)——緒論

羅馬書研經
緒論:羅一1-17

壹、細綱

一、保羅在福音上的蒙召(1-7

(一)、蒙召(1

1、耶穌基督的僕人

2、使徒——傳神的福音

(二)、福音(2-5

1、聖經的應許——藉眾先知

2、論到耶穌基督

(1).神的兒子
(2).按著肉體(道成肉身)
(3).是「大衛的後裔」
(4).從死裡復活——證明是神的兒子

(三)、使命(5-6

1、受了恩惠

2、使徒的職分

3、在萬國中……為祂的名信服真道

(四)、問安(7

1、在羅馬蒙愛的聖徒

2、祝福——愿恩惠平安

二、保羅在福音上的心志(8-15

(一)、感謝(8)——他們信心的見證

(二)、對羅馬信徒的心志

1、在禱告中不住的提到(9-10a

2、能夠前往,分享屬靈的恩典(10b-11)

(1).堅固信仰
(2).因彼此的信心得激勵(12
(3).得屬靈的果子

3、目前有阻隔(12

(三)、對福音的心志(14-17

1、欠債者的心情(14-15

2、不以福音為恥(16

(1).因為是出於「神的大能」
(2).意義重大——「救」一切相信的
(3).由猶太人到希臘人(外邦人)

(四)、神恩典的路

1、本於神的義

2、本於信

3、義人因信得生——因信稱義

貳、本段重點分析

一、本段經文可以說是羅馬書的引言或是摘要

是引言,因為它一方面講述了保羅寫信的動機,同時保羅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使徒)和使命,為寫信的內容起了搭橋的作用。
是摘要,因為保羅在短短的十七節經文中對耶穌基督的福音作了最精簡而清楚的介紹,這些內容可以說就是整個羅馬書的縮影。例如“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就話是引自哈巴谷書,它實際上就是羅馬書一/五章的濃縮,也就是說羅馬書的前五章就是根據哈巴谷中的這句話展開的。在先知哈巴谷探索神旨意的過程中,神讓他看見無論是殘暴的迦勒底人或自以為義的猶太人都是罪人,“惟”義人必因信得生。

二、兩個大重點

由上面的細綱我們可以看見,本段經文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大重點:

(一)、保羅這個人:一個重點是保羅介紹了他自己,包含了使徒的身份,蒙召的使命,對福音的心志、態度等等。

1、他對福音重點和內容的掌握——由保羅能夠這麼精簡的把福音準確的介紹出來,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保羅深明這福音的內容及核心信息。這是每一個要傳福音的人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因著這個確知就帶來積極的態度。不僅不以福音為恥,而且看待自己好像一個欠福音債的人。

2、他深明使徒呼召的內涵——在萬國中叫人為耶穌基督的名信服真道

保羅不是把使徒看成一個可以向人炫耀的頭銜,乃是一個使命的託付,一個重要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叫人可以得著福音的好處。
就如他在林前 9:17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 9:18 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甚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福音的權柄。
林前 9:23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3、他明白福音的價值與意義——叫人得救(16

叫人得救是何等重大的事?

4、他積極的心態(14-16)——

(1).以還債的心情面對福音的挑戰
1:14 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15 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化外人就是“沒有開化的人”(新)指沒有文化的,有的譯本作野蠻人(土人)。從這點我們可以看見保羅宣教意識的寬廣。
為何他可以看自己是還債者?他認識自己是白白承受救恩的人,此外,他深明神對世人的愛,不論是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都是神所愛的,也是上帝託付他傳福音的原因。他既然是白白承受了神的恩典,且神把叫萬國明白真道的使命託付了他,因此,在他們尚未明白救恩之前他都是欠債者。欠這些人福音的債。
(2).不以福音為恥——面對環境的艱困所必須有的心態。
在教會初期,基督徒是很受歧視和排擠的,一方面社會不認識基督福音的內容,其次猶太人和政府都敵視基督徒。所以保羅常常講“不以福音為恥。”當然他是從心裡不以福音為恥,因為他知道所傳的內容是出於神的恩典。其次他深明傳福音的價值。

(二)、耶穌基督的福音

保羅的引言不是以他自己為開始,乃是以耶穌基督為開始:“耶穌基督的僕人……”不僅如此,在這一段經文中耶穌基督的名字出現了5次之多,他的用心是昭然若揭。

1、耶穌基督是福音的核心——從這一整段的論述裏,顯然保羅要凸顯耶穌基督就是福音的核心。就如馬可福音一開始所說的“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沒有耶穌基督就沒有福音。

事實上耶穌基督是一個組合名字,這個名字本身帶有完整的福音意涵,這名字就是福音的縮寫。耶穌的意思是“拯救者——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而基督的意思除了受膏者之外,也有救世主的意思。(約442
耶穌這個名字說明了神曾經道成肉身,因為耶穌的名字是為了道成肉身的主所起的。祂曾經以這個名在地上生活了三十三年半。
在受膏者的內涵中,最主要的就是祭司和君王。希伯來書就是從這兩個身份介紹了耶穌基督的救贖意義和確據。祭司帶給人得救的確據,而君王則讓我們看見救恩的意義和盼望。對猶太人來說,基督這個名就是他們拯救的盼望。
耶穌基督這個名稱在新約中一共出現過143次,而基督耶穌則出現過87次,除了5次在福音書,其餘皆在使徒行傳和書信;其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羅馬書,合共34次(耶穌基督19次,基督耶穌14次)而在羅馬書的1-8節介紹福音的經文中,就出現了5次。可見它在詮釋救恩真理時的重要性。
在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後,耶穌基督這個名被上帝賜給人作為人得救的憑據和敬拜的對象。(徒410-11,腓29-11

2、耶穌基督的身份——保羅用了非常精簡的3節來解釋這位耶穌基督

(1).祂是舊約聖經中所一直應許的那一位,也是眾先知預言的中心。這不僅說明了耶穌基督的降生是神一直的計劃,也說明了這位耶穌基督並非自稱,乃是有聖經的應許作印證和查驗。
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在聖經中是非常詳盡的,不是一點的對照,乃是多方面的對照,叫人可以信。
(2).是神的兒子
神的兒子說明了這位救主的本質,若非是神的兒子,豈能完成世人的救贖大功?因著是神的兒子,所以在祂的裏面有無窮生命的大能,可以拯救所有信靠的人(來716)。
(3).是道成肉身(按著肉體)
按肉體說,就是按“肉身說”(新),說明了基督並非幻影,也不是個靈化成人的樣式,乃是實實在在的做人,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了人的一切。使祂可以理解我們的痛苦,並體恤我們的軟弱。
最重要的,因為祂是人,所以可以成為有果效的贖罪祭。
(4).是「大衛的後裔」
在舊約的應許中,基督必須是大衛的後裔(必要條件)。一方面這是神對大衛的應許,其次也是藉此宣告祂的使命和救贖中君王的身份(賽96-7)。對猶太人來說,“大衛的子孫”就是彌賽亞的代名詞。神的兒子加上大衛的後裔就確定了祂獨一無二的彌賽亞的身份。

3、祂的完成——從死裡復活——證明是神的兒子

基督是神兒子完成了對世人的救贖,最重要的印證就是祂的死和復活。祂的死擔負了世人一切的罪,祂的復活除了證明了祂是神的兒子之外,等於是宣告死亡的權勢在人的身上已經被瓦解了。而死亡的咒詛本就是從罪來的,所以基督的復活等於同時宣告了罪的咒詛也被挪去了。(林前1549-55
在救恩的內涵中,死裡復活有兩層意義:
(1).與基督同死同活(羅61-11)——這是講到我們舊人與主同死,新人與主同活。因著舊人死、新人活,我們一舉一動就有新生的樣式如同基督從死裡復活一樣。
(2).身體得贖、得榮(羅818-25)——這是講到神的兒女在主所定的日子得著榮耀的身體,那就是復活的身體,不再受肉體敗壞的轄制。

4、這福音的本質和意義——

(1).福音是要“救人
為什麼需要福音來救人?為什麼基督的福音可以救人?這是許多人不太明白的地方。
保羅一開始就用“救”來突顯福音的重要性。福音不是生命的點綴,不是生活的寄託,不是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福分上來一個錦上添花。福音關乎人永遠的得救。
在人得救之前我們至少被四種權勢轄制無法脫困:罪的權勢,魔鬼的權勢,世界的權勢,死亡的權勢。在這些權勢的轄制之下會有什麼結局是可以想見的。
(2).藉著神的大能——
神的福音和宗教最大的差別就是神的能力,今天宗教勸人為善,問題是,人不是沒有意願為善,乃在於能力。面對自己的惡習,生命裏的軟弱無力,世界潮流的力量,甚至於撒旦的權勢。保羅曾經從內心的深處發出呐喊,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但是耶穌基督的福音不是如此,祂已經藉著死敗壞了死亡的權勢、罪的權勢、撒旦的權勢。把人從罪惡的深淵救出來,也把人從死亡的權勢下救出來了。
祂從死裡復活證明了在祂的身上有無窮生命的大能。這個能力能夠釋放一切相信的人。

5、福音在人身上的完成——信

自始至終的信:本於信以致於信的意思
這句話有幾種不同的解法:
呂:因為上帝救人的義正在這上頭顯示出來,是始於信而終於信的……
新:上帝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
(1).學者們的看法:
這句話本身的意義不大容易明白,所以在繙譯上有許多不同的意見。中文新譯本譯作「本於信而歸於信」;和合本譯作「本於信以致於信」;呂振中譯本譯作「始於信而終於信」;思高譯本則譯作「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中文聖經譯本所取的方向大致都相似,英文譯本所取的方向也差不多;但最新的新國際譯本則譯作「從始至終都是因著信」,125就是根據這種解釋的方向。歷來解經的人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從一種程度的信進入另一種程度(如加爾文),從傳福音的人到聽福音的人如奧古斯丁,從舊約的信到新約的信(如特土良)等。巴特認為是從神的信實到人的相信;126萊德弗特認為是從信開始,達到信的目標;馬丁路得則認為是信心漸漸加多。127陶德引用哥林多後書第二章十六節作比較,將此詞解釋作完全出於信心。近代的學者多半都同意此解釋。(天道,羅馬書)
(2).經文的上文:
5-7 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 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
由這幾節經文來看,羅馬書收信的對象是信徒,是已經屬基督的人。那保羅為何還要寫信給他們呢?由保羅在緒論中那樣強調耶穌基督的福音和整卷羅馬書的內容來看,顯然是要提升他們對福音的認識和信心,以致於他們的信心可以堅固(11)。由此看來,本於信以致於信是指信心的成長或是加增。但也不和現代一些學者的見解衝突,因為加增信心的目的就是要堅固信心,以致於到最後都能夠持守所信的,這是得救的必要條件。

參、理解經文的過程——深入的思考經文

要深入思考經文,使我們不僅明白經文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經文的內涵。幾個思考的重點:

一、問問題:

(一)、作者(保羅)寫信的動機,包含了他何以如此寫。例如保羅為什麼要用許多的文字來介紹他自己?

由保羅的信來看,他花了許多的經文來介紹他自己,當然這一方面是為了讓羅馬教會更多的瞭解他、接納他,但他也用了一些不必自我介紹的部份,例如“我不以福音為恥……;我都欠他們的債……”這些敘述都超過了讓一般人寫信時自我介紹的界限,弄不好會讓人感覺有自我標榜的意味,他是否有更進一步的用意呢?

(二)、經文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或需要解釋的地方。

例如:神的義
欠債:為什麼保羅說自己欠這些人的債?保羅認定自己是欠債的人,他不僅是欠某些人,他欠許多人的債,其中包含了化外人、愚拙人……。

(三)、經文中極為有力的地方?(信息的產生往往就在這些有力的地方,我們可以稱它為力點。)

例如:保羅傳福音的動力和穿透力(貫徹力)在那些經文中展現?
經過這些查經和思考,經文不再是一個平面的文字,乃是充滿感情、高低起伏、內容豐富的立面文字,是活潑的有力的。自然有很多的講章就漸漸在我們的心中冒出來了。
例如:欠債的使徒

二、解釋:

(一)、保羅寫他自己的動機——保羅用許多的經文描述他自己,除了介紹之外顯然還有榜樣的意味,這是保羅在許多書信中常用的模式。而這個榜樣也不僅是爲了收信者,顯然保羅也清楚他這些羊皮卷的書信,有一天會成為文獻。例如:

提前 1:16 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
當然這個榜樣不是爲了提摩太,因為他說的是“後來……的人”,這個榜樣不是保羅當時如何活的榜樣而已,若不寫下來,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人知道了。所以保羅藉著這個信把它寫出來。
同樣的,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要他們效法他。
林前 11:1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哥林多教會如何效法保羅呢?不是藉著口傳,乃是保羅許多的文字上的描述。就如在哥林多書前面幾章,保羅常常提到他自己是如何的活出基督徒的樣式,和傳福音的態度。
有了這樣的理解再來看羅馬書中保羅的見證時,就有了更寬廣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保羅不只是一個偉大的保羅,乃是一個神要我們效法的保羅。他在福音上的心志和態度,豈不都是神對信徒的期待?如此在傳信息的時候,這些信息會更有力量。

(二)、欠債的使徒

關於保羅的欠債我們可以從許多的方面來思考,例如愛的轉移,對神恩典的虧欠轉而體會神的心看自己是虧欠人的,當然這些都解釋得通。也許一個比喻讓我們較能體會。若是你的老闆交給你五千銀子,要你分發給你的同仁。當你從老闆手中收受了這五千銀子,而這五千銀子還沒有給出去的時候,你等於是欠這些同仁的債。
保羅從神的手中承受了外邦福音的使命,而這福音的好處還沒有交付在他們的手中使,保羅看自己就像一個欠債的人。

(三)、有些經文的解釋恐怕得等經文發展到相當的地步再解釋會更清楚,例如神的義。

肆、信息

一、無與倫比的福音

(一)、無與倫比的救主——

1、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2、道成肉身

3、死裡復活

(二)、無與倫比的救恩——

1、神的大能——即時的釋放

2、無比的盼望——神的國度(大衛的國度)

(三)、無與倫比的救法——本於信,以致於信

二、神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

(一)、引言——由什麼是基督教講起

外人為什麼把我們所信的福音稱為基督教?基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祂是福音的代表或是象徵?

(二)、耶穌的意義

1、神的兒子道成肉身

2、拯救我們脫離罪的轄制

(三)、基督豐富的內涵

1、把神的愛和旨意(神的義)見證出來

2、永活的大祭司——

(1).使人與神和好
(2).常為我們代求

3、祂是天國的君王——是信徒榮耀的盼望

4、祂是神的兒子

(1).舊約聖經的預言和印證
(2).無窮生命的大能,萬人得救的憑據

(四)、結論:我們有何等可靠的把握和盼望!

三、死裡復活的福音

(一)、引言——基督死裡復活的兩層意義

(二)、勝過肉體的敗壞

1、與基督同死同埋葬——舊人的脫離

2、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新人的樣式

(三)、身體得贖榮耀的盼望

(四)、常看基督的活——活在我們的身上也活在我們的盼望中

四、有大能的福音

(一)、引言——福音和宗教的差別就在於能力

宗教雖是勸人為善卻是沒有能力,福音是神的大能改變人的生命

(二)、福音是神大能的見證

(三)、福音是神大能的意義——救人

1、脫離肉體的敗壞

2、脫離撒旦的權勢

3、脫離死亡的咒詛

(四)、經歷神大能的路——本於信、以致於信

1、信耶穌基督

2、一點信心的踏入

3、全然信心的把握

五、欠債的使徒

(一)、蒙了憐憫的罪人

(二)、神愿萬人的得救

(三)、以欠債的心完成使命

(四)、我們都是欠債的人

六、免債與欠債

(一)、我們被神免了巨債——如一千萬銀子

(二)、神託付我們傳免債的好消息

(三)、我們欠別人福音的債

(四)、趕緊還福音的債

七、宣教士的四根柱

(一)、對救恩真理的認識

(二)、國度的視野——希臘人、化外人……

(三)、對宣教文化的深入——事先瞭解了羅馬文化和教會

參徒1722-23

(四)、充分的行動力——禱告、甘心和盡力

八、宣教(事奉)的深度、力度與廣度

(一)、引言:沒有人不承認保羅是一個偉大的宣教士,歐洲的福音化和他有分不開的關係。他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在歐洲建立了無數的教會,從加拉太到亞細亞、馬其頓一直到亞該亞,最後到羅馬,都有保羅所建立教會。在經歷了一連串的逼迫之後,這些教會開花結果,使歐洲福音化。

我們很難想像若保羅只是在一個地方建立教會,以後會有歐洲福音化的結果。
保羅在宣教方面的特色很多,但從本質面上來看,除了他強而有力的佈道之外,他的行動力和宣教的深度、廣度都是帶來宣教果效的因素。
在羅馬書的引言部份(11-17)我們即能清楚的看到保羅宣教上的特質,這些特質都是我們宣教上的重要榜樣。

(二)、深度

1、太膚淺的福音行動——今天許多人傳福音實在是太簡化了,傳的是廉價而簡陋的福音,例如信耶穌上天堂、信耶穌得永生。這方便麵福音化的結果是看起來有一些果效,但常常為教會帶來後續的問題。

問題是傳福音的人本身就對福音理解的不夠清楚,也只能傳這樣方便麵式的福音。

2、若保羅當初就是傳這麼簡化的福音,今天的基督教不知道是什麼面貌。所幸保羅不是這樣傳福音。你看他能在書信的引言部份,用短短的幾節經文交代了福音最主要的內容:

(1).福音的主是耶穌基督——是神預定的拯救者和天國的君王
(2).祂是神的兒子——有聖經及死裡復活的印證,所以有無窮生命的大能。
(3).是舊約一直啟示、應許的那一位彌賽亞——是可靠的
(4).是大衛的後裔——是彌賽亞的印證也是神國的君王
(5).是死裡復活的救主——不僅救我們脫離罪,也勝過了死亡的權勢,這是福音的盼望。
(6).福音是為世人預備的——萬國
(7).因信稱義——只要藉著信就得著
保羅能用這麼精簡的話,交代了這麼豐富的內容,若對福音沒有深度的瞭解和把握是辦不到的餓。

3、一個宣教的人必須挑戰自己對福音有深度的理解,唯有對福音有深度的瞭解我們可以用最活潑的方式傳福音,又不失去福音的準確性。

(三)、力度

我這裡說福音的力度是指宣教的行動力,保羅一生有三次以上大規模的旅行佈道,加上最後解遞羅馬的行程至少四次。根據書信裏的暗示(三提書),在羅馬得釋放之後,保羅應當仍然有一些旅行佈道的行動是使徒行傳所沒有記載的。
一個人的一生如何能夠有這麼大的行動力,逼迫攔不了,甚至於連死亡都沒有辦法讓保羅停下他宣教的行動,原因在哪裡?

1、他對自己所傳的福音有認識和把握,就如他在提后書中所說的,也是我們在這一段經文中看見的。

提後 1:12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譯: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2、他看自己如欠債的人,他說“ 1:14 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羅 1:15 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保羅是如何可以看自己人欠債的人呢?除了他對神、對人的愛之外,他明白神的心意和託付。
也許一個比喻讓我們較能體會。若是你的老闆交給你五千銀子,要你分發給你的同仁。當你從老闆手中收受了這五千銀子,而這五千銀子還沒有給出去的時候,你等於是欠這些同仁的債。
保羅從神的手中承受了外邦福音的使命,而這福音的好處還沒有交付在他們的手中之前,保羅就看自己就像一個欠債的人。這個福音的欠債觀正是保羅宣教行動力的來源。

(四)、廣度

最讓我感動的是保羅宣教的視野,他沒有用猶太人的眼光看宣教,也沒有地域的眼光看宣教,也沒有用他知識分子的眼光看宣教,更沒有用他羅馬公民的優越感看宣教,乃是從神的愛看宣教。

1、萬國就是他的宣教工場——保羅宣教的眼光是“萬國”他把萬國作為他宣教的工場,就如經文所說“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1:5

2、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眼光和胸襟,他才會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1:14
保羅的廣度不僅使他在短短二十年的宣教生涯中,把福音有耶路撒冷傳向羅馬,而且影響力遍及各個不同階層的人。因著這樣的廣度,教會才會在這個世界有了立足點和擴展的能量。
今天也是如此,不要使福音成為白領階級的福音,神的福音是普世的福音,是各個人種、各個階層、各個族群的福音。唯有福音的普及化才能滿足神的心意,也才會帶來世界的改變。
例:海外基督使團擴增他們的廣度

九、宣教的智力、動力與能力

(一)、引言——由保羅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有果效的宣教士,來自于三方面的力量,就是智力、動力與能力。

(二)、動力(熱力)——

宣教是一件有幾大挑戰的事,他需要客服許多的障礙,例如文化的差異,生活的習慣,水土的不同……更不要說是患難和逼迫所帶來的挑戰。有許多宣教士常常退出工場,原因就是難以持續。所以一個宣教士,必須先有足以產生“長期”動力的因素。
保羅是一個有充足動力的宣教士,他可以三次旅行佈道,在羅馬監獄中釋放出來仍然佈道,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攔阻他不斷地把福音的疆界往前推動,就是因為他有充足的動力。他這個用不完的動力從哪裡產生?
保羅最大的動力就是看自己如欠債的人。這個就好像先知在神的面前得著默示,默示在原文有重馱的意思。一個背負重馱的人,在沒有卸下重馱之前是無法安息的,是沒有辦法停下自己的腳步的。

(三)、智力

宣教並不是單憑熱情,所有的宗教都不缺熱情的信徒,但是他們宣教的結果卻是瞎子領瞎子,最後都掉在坑裡。除了這個之外,宣教往往面對的是不同文化、思想的人,如何得著他們的認同,願意敞開心來聽福音也是一個挑戰,這些都需要智力。

1、對神話語的深度瞭解——一個要宣教的人,必須要對福音的內容有清楚而深度的理解,如此才能傳正確的福音。

2、對宣教文化的體認——我們可以從保羅的信中看見,保羅並不是寫信給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對象。在他寫信之前,已經對羅馬和羅馬教會的信徒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他知道他們的信仰情況,也知道如何預先為他們禱告(8-12)。

在如保羅在雅典傳道,他預先觀察了雅典城的信仰狀況,而且知道他們在信奉一位“未識之神”而且知道他們詩人的著作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也是祂所生的”。
同理,今天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宣教士,必須先挑戰自己在神的真道上得著充分的裝備,而且去瞭解宣教的工場。

(四)、能力

宣教不僅是熱力戰、智力戰更是一場能力戰。要把人才罪惡的權勢下釋放出來,把人從撒旦的捆綁中釋放出來……沒有能力是辦不到的。
感謝主沒有讓我們空空的佩劍,因為我們所信所傳的福音本來就是一個有能力的福音。

1、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在許多方面的印證

除了這個之外,宣教的人也要帶著聖靈的能力去宣教,這是初期教會給我們的榜樣,也是神給我們的應許。這個能力的得著來自於兩個方面。

2、禱告的功夫(10)——

3、傳道的信心(17)——聖經給我們看見,不僅信道的人需要信心,傳道的人也需要信心,有信心的傳道人自然就帶下聖靈的能力。(36-8161124

伍、結論:

以上是一些讀經的方法和構思講章的過程與門路,並沒有每一個題目都仔細講解,需要讀者用心去體會。